若要我以簡短的一兩句話總結:「薩提爾與學思達以穩定、真誠的對話,瞭解自身的情緒,去與對話者溝通,期待溝通的雙方能從對話的過程中獲得成長,包含在學校的教育層面。」
李崇建:年幼時母親與其他女人私奔。山中學校,老鬍子校長。三劍客事件。憤怒的藍天、受傷的白雲。千樹成林作文班
薩提爾學生約翰貝曼(John Banmen);薩提爾Maria Gomori導師;結構家族治療學派李維蓉老師;Eckhart Tolle、Leonard Jacobson、Peter A. Levine:「創傷的應對:若孩子害怕,要孩子放心,不要鼓勵他,全心注意他、支持他,耐心等待恐懼消退」、Jon Kabat-Zinn、神科學家Bessel van der Kolk《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等正念、靜心、腦科學神經、創傷等書籍。
失控的民謠課:察覺自己-->坦然面對-->提出問題-->帶出討論-->制定規則-->做出修正-->時時確認
張輝誠:外省二代,母親疾病。體制內學校,中山女高。
薩提爾VS學思達
均重視對話、一致性的應對關係、重視好奇探索與覺察、注重成長模式,期望:高自我價值感、做出更好選擇、更加負責
互補:學思達:知性,薩提爾:情意
薩提爾五種溝通姿態:指責、超理性、討好、打岔、一致性
薩提爾自我冰山圖:行為,對應姿態以下: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生命力。
學思達體悟之語:開放、分享、連結、思辨、改變與不變、自信、共好、勇氣、察覺、開闊、洞見、好學、能力、溫暖、接納、多元、核心、流動、跨越、革新、百搭、熱情、激盪、大量閱讀、創新思維、蝴蝶效應、深度思考、突破自我
薩提爾體悟之旅:自我安頓、安頓他人、生命力、同理心、停頓、自我價值感、三位一體、與自己相遇、自在、和解、身心安頓、接納、連結、覺察、相處、轉化、再生、信任、好奇、自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