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間軸線的金閣寺
「金閣寺」,多數國際旅客觀光必臨之處,1987年世界文化遺產登錄為「古京都遺址」的17個遺址之一,也是該UNCSCO網站紀錄中的代表建築;但其實,這棟建築只有短短70歲,為何能夠成為「文化遺產」呢?請聽我娓娓道來…
金閣寺是京都著名的旅遊勝地,當年初次自助,也是初次訪日的第一站,便是『雪金閣』,2019年寒假難得遇到京都下雪,抵達後隔天便搭著京都環線的公車前往金閣寺了。
大家看到金碧輝煌的金閣寺,實際上是由不同年代的建築與遺跡堆疊而成的,跨越了近千年的時間。
接著我會以時間的軸線往前回推,到千年前的面貌。但由於內容過於龐大,這篇我先以觀光客的角度走一趟金閣寺,讓大家知道這些不同時代交織起來的世界文化遺址有哪些可以再細細品味的部分,也就是是現在我們看到的聞名世界的觀光勝地金閣寺的面貌,也是大部分網路上部落格所介紹的部分。
下篇會從金閣寺百年來浴火重生的過程。第二部分則是身為鹿苑寺的介紹,第三部份為最輝煌時期的北山第,是當時的政治中心,最後則是最前段的西園寺時期。滿滿秘辛一次補足,請不要錯過!
觀光勝地的金閣寺
當時是新冠爆發前一年,早上約十點抵達時已經擠滿遊客,沿著走道,居然是碎石子路,第一次走在日本名勝地的感受,與臺灣的柏油、水泥,是截然不同的感受。步道的兩側有緩坡,表面覆著一層昨日降下的薄雪,一群觀光客被驅動向前,很特別的經驗。
從右側木牌上的標題「歷史的風土特別保存地區」得知,此處是具有歷史價值的地區,由《古都保存法》所規範;但說實在的,當初也不是很懂,詳細的故事,也是在數年間的爬梳,才比較有概念。
左地圖連結自衣掛之路網站
總門為入口,門前右側有世界遺產的巨石。總門右邊的入口則為鹿苑寺的範圍,感覺不是遊客可以進出的地方。鹿苑寺與金閣寺我們時常畫上等號,指的應該是屬於禪宗的臨濟宗流派的相國寺系統的佛寺;而我們觀光客所稱的金閣寺,僅僅指的是在湖邊的那座金碧輝煌的金閣舍利殿。
鹿苑寺的空間有書院(寫經場)、方丈、庫裡,「庫裡」據說是以前的廚房、僧侶或參拜者住宿之處,「方丈」則是高僧的住所或接待賓客之處,此為金閣寺的御本堂,裡面供奉有聖觀音菩薩坐像、足利義滿像與夢窗國師像,據說特殊紀念日期是可開放民中參觀,而寫經場好像可以付費寫經文之類的。除此之外,還有事務所及其他Google地圖有標示但並無標示的建築物。而我們參訪路線也只有單一一條,不能一探究竟。
右圖寫經場連結自背包客網站
進了總門之後的左手邊是鐘樓,據說可以付費敲鐘,附贈金閣寺卡片。而右手邊則是舟形石的一文字蹲踞(つくばい),蹲踞的意思是蹲著之意,代表的是進入某空間前拿來洗手的手洗缽,因為比較低,必須得蹲著使用,所以稱為蹲踞。下雪時的模樣,別有一番風味。
進入金閣寺前,有一株巨木在唐門前,胸圍近五米,樹高約廿米,被稱為金閣寺的「イチイガシ」,翻譯成紅豆杉或紫杉,有些介紹成當初建寺時的橡木群殘株,可惜資料上沒見到學名,不然可以更確認是何種植物。不管如何,的確是株壯觀的老樹了,2009年成為京都市指定天然紀念物。
資料來源:巨樹と花ぺージ網站
唐門指的是使用稱為唐破風或唐博風的圓弧形屋簷,據稱是從平安時期的唐朝東傳而來,但一般認為是日本特有的建築技法,因為現存日本古蹟中有許多此種手法的唐門存在。但入口則是在左側,在購買完平安符形狀的入場券之後,一群各地來的觀光客從左側參拜門魚貫入場。
左圖連結自FOURSQUARE網站
當然大家最主要的還是來欣賞這座金閣寺,也最多遊客擠在這邊。金閣寺的倒影映照在湖上,所以鏡湖池也就因此得名而來。左邊的照片是單眼相機拍的;右邊是手機拍的,可以見到漂浮在畫面左下角的是遊客們手中的平安符門票。
湖中可見一小島稱為葦原島,又稱為蓬萊島。但若你仔細看會發現,湖中的小島還不少,有龜島、鶴島、出龜島、入龜島,象徵長壽之意,合計五龜三鶴,左鶴右龜。「九山八海石」指的是須彌山與周圍的八山八海構成的九山八海形成的須彌世界。還有把日本島嶼移進來的淡路島、出島。蓬萊島名來自於中國傳說中仙人所居住,充滿了寶藏及仙人提煉的長生不老藥。而葦原的名稱則是取自於「豐葦原瑞穗國」,也就是日本神話中所稱的神之國下的「日本國土」之意。
葦原島上右側看到的三顆大石「三尊石」,代表京都西方寺(西芳寺)的「三尊佛」之意,阿彌陀三尊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若為釋迦三尊,中尊釋迦如來,右脇侍普賢菩薩,左脇侍文殊菩薩,三尊石前各有台坐石(位於下圖中靠右側的那幾尊便是),金閣寺及銀閣寺的原型是仿西方寺的琉璃殿所製,可惜原殿已毀不復見。上頭左側及後方還有細川石、赤松石、畠(音"田")山石,都是室町幕府時的官僚送給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1358~1408)的進貢物。細川石為當時管領(次於將軍的第二把交椅)細川賴之所贈,細川、畠山、斯波三家為室町幕府三大管領,赤松家則為關西岡山一帶領有三個國的守護大名,都是權傾一時的權勢家族。
資料來源:金閣寺御朱印網站、京都觀光金閣寺AREA網站
往前直行一面欣賞左側金閣寺時,別忘右邊有一株「陸舟の松」,相傳為足利義滿手植,為京都三大松之一。將松樹修剪為船形,向西側,意喻著將軍死後可乘著此舟向西方淨土之意。旁邊是後水尾天皇(1596~1680)手植的侘助椿(日本茶花Camellia japonica)。
而左邊這座金閣舍利殿式三層建築,原為將軍禪修之處。現在我們看到的禪寺布置,基本上是這樣介紹的:
第一層「法水院」為寢殿造。寢殿造為平安時期貴族的宅邸建築樣態,特色是高床式木架構地板,開放空間,四牆面以簾、屏,或可拆卸的蔀戶(外推式木窗)、障子(和式拉門),寢殿為主人房,寢殿旁有廊道與其他空間相通,金閣寺的西側便連接著「漱清亭」的釣殿,早期應該有更多的部分(在下方的歷史考究會提到)。
第一層無貼金箔,一二層間無屋簷,稱之為『二重三層』;正面為五間,深度為四間,一『間』為1.8公尺,為日本特有的建築單位。側半及背面為土壁,裡面供奉釋迦牟尼舍利,此為舍利殿的由來,但佛舍利現位於何處,我也還未找到資料;中間為寶冠釋迦如來像,左側為足利義滿像,但由於1950年舍利殿曾經被縱火燒毀,現在的像應該都是重製的!
中間為寶冠釋迦如來,左邊為足利義滿像。右圖為一樓寢殿延伸出的釣殿「漱清亭」
第二層「潮音洞」為書院造。書院造則將休息、待客...等空間融合於一室,相較於寢殿造的疊(榻榻米)為單獨坐具,書院造的地板則是鋪滿榻榻米,從僧侶的學習場域演變成為武士宅邸,成為後世和風住宅的原型。二層為一層延伸而來,一樣正面五間、深四間。左側三間、深一間為開放式廣緣,左邊內部為觀音殿,須彌壇上供奉著觀音坐像-岩屋觀音,四邊為四大天王立像,分別是持國天(東)、增長天(南)、廣目天(西)、多聞天(北),整個空間採暗黑色調的黑漆,天花板則為象徵西方淨土的飛天彩繪。
廣緣右側入室內為舞良戶(戶外入室內的木橫條裝飾拉門,具防水功用),內側的廣緣室也是黑漆地板,連接到右側是一到三樓的梯階。
參考資料:Tsunagu Japan網站「日本和風建築」、百科知識金閣寺
第三層「究竟頂」為禪宗佛殿造型。供奉阿彌陀三尊及廿五菩薩,「究竟」指的是佛教究極的極樂淨土之意;阿彌陀及菩薩全於1950年全數燒毀,僅後小松天皇所賜的究竟頂匾額及屋頂那108公分高的金鳳凰因整修逃過一劫。外推門造型稱為棧唐戶,窗戶為華麗的火燈窗,常在禪宗的看到。地板為反光的黑漆,而柱子及天花板貼滿金箔,據說天花板的3000片金箔在整修時僅花一天貼完,中間僅有一佛龕放置釋迦遺骨舍利(遺骨是否仍在?或以寶石代替?並未能確認)。日式建築的專有名詞也可以參考癮士看佛寺網站。
據說金鳳凰的尾部有機關,可以讓翅膀上下震動,但現在立於屋頂的已經是第四代的了。屋頂延伸的那根長條管子則是雨水槽,為了不讓葺茅屋頂損壞設計的。
因此,金閣舍利殿有一種說法是,象徵貴族的寢殿造在下層,幕府將軍及統領的武士階級書院造在貴族之上,最上層的佛教禪宗佛殿造則是象徵西方極樂世界。
究竟頂圖片連結自和遊創庵網站。中間牌坊則連結自金閣寺のことあれこれ雑考網站
接著往金閣後方移動。經過第一座禮品店後,會遇到銀河泉、巖下水。相傳銀河泉是足利義滿泡茶用的泉水,而巖下水則是他的洗手水。
接著是一個階梯向上的金閣寺垣,以及龍門瀑布(龍門の瀧)。金閣寺垣有階梯向上,但是有竹籬圍住並非遊客可進入;「金閣寺垣」所指的是階梯兩側的竹編欄杆技法,屬於矮的竹籬,許多地方都見得到。龍門瀑布是個高2.3公尺的小瀑布,因為下面有顆鯉魚石,象徵中國的鯉躍龍門故事,魚越過龍門後成龍,象徵飛黃騰達之意。
向前方開始有緩坡向上,左側可以見到地藏菩薩石像,前方是另一個水池安民澤。安民澤是更早期的西園寺家的北山地所設立,鐮倉時期的西園寺公經於1134年創建北山地,後因家道中落改由足利義滿將軍接管該地。網路上常見到此處有祈願用的碗供遊客許願,但我在沒見到地藏石像與許願的碗缽,也許是下雪天被收起來了吧!
這五輪塔造型的石塚白蛇之塚立於池中小島,由於池水不曾乾涸,白蛇之塚成為西園寺家的守護神。五輪塔代表天、風、水、火、地,白蛇代表弁才天的使者,弁才天掌管智慧、才能與福德,這是解說牌上的描述;至於有些網誌所說的白蛇傳,我個人認為不可能,因為白蛇傳發生於南宋時的杭州,當時已經是北山地建立的時期,如何能成為傳說傳至日本呢?
在上下起伏的池邊小徑,往下坡走時,便接到夕佳亭。夕佳亭的時期稍晚些,大約在江戶初期由茶匠金森宗和所創立的茶室。金森宗和(1584~1657)原名金森重近,原是為武士,父親是飛驒高山城主,大阪夏之陣後與父親鬧翻到京都蟄居,在大德寺出家,教授燒茶陶,由於製陶色澤豐潤,深受當時公家與武士階級的喜愛,與千宗旦(千利休之孫)的禪式茶道不同,為宗和流派的創始人。
夕佳亭取名自「金閣夕照佳景」之意,茶室為茅葺屋根的「寄棟造」與「數寄屋造」,前者指的是由四片茅草、蘆葦鋪面夾起房屋四面屋頂的房子,後者意指「すき」依造屋者的喜愛所建造出來的。茶室僅三疊(三塊塌塌米)大小,可以見到屋柱為一根南天竹灌木樹幹原木的「南天屋床」,右側為稱之為「萩の圍棚」的櫻宿梅之木製成的三角形棚架,再延伸過去則為懸空二疊切妻造(兩片人形夾起的屋簷延伸出側牆面,可阻擋雨水的屋頂建築樣式)的鳳棲樓茶室,與夕佳亭相接。當初住持鳳林承章邀請後水尾天皇到訪欣賞鹿苑寺庭園時,興起興建茶室迎接天皇的想法,於是委託金森宗和製作此茶室,夕佳亭由後水尾天皇題字,據說當初是坐在鳳棲樓用茶。
夕佳亭茶室有三階的脫靴之石,前方為連接室內與室外的土間,左側是煮茶用的火爐。土間與室內有面造型獨特的簾牆;建築為土牆,左牆面可以見到三角形和圓形的下地窗,稱之為「塗り殘し窗」(未上漆的素窗),為傳統農家使用的樣式。
後方的瓦葺屋頂的建築稱為晴雨軒,屋瓦上有皇室賜予足利家的五七桐紋,下方為三片泡桐葉,上方三花序的花數依序為5-7-5,因而稱之。後由足利家賜予織田,再由織田授予豐臣秀吉,因此也是豐臣家的家紋。當時初訪時還沒研究,只覺得鬼瓦很特別,還有遊客在屋瓦上堆出的小雪人。
富士山形的手水缽與石燈籠為義滿之孫-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之遺愛,還有從室町搬過來的巨石的貴人榻,當初都沒注意到,只有注意到石燈籠。這是下回金閣寺之旅必注意到的特點。
左圖連結自金閣寺御朱印網站,右圖連結自隨意窩部落格
不動堂為鹿苑寺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為宇喜多秀家(1573~1655)重建而成,供奉的是石不動明王,本尊據傳為弘法大師空海(774~835)所作。可以購買繪馬(有可愛的一休和尚),或點蠟燭消災解厄、祈求平安。
距離出口下坡前還有一座小神社茶枳尼天,當初隨佛教密宗傳入日本後與神道習合,成為稻荷神,在這佛教鹿苑寺出口前矗立在側,是很特殊的景象。
下坡後可在旁邊吃個豆政冰淇淋再出發。我們因為已經過了午餐時間,在木辻通繞了一趟後在いただき西餐廳吃了日本行的第二次豬排飯,CP值佳,現在仍持續營業中。
木辻通一帶的馬場町當初是北山第的一部分,可以想見足利義滿時代是個多麼大的宅邸,媲美皇室的政治中心。原本這篇想一次介紹完,但發現內容太多,因此我僅介紹目前空間上的一切,待下篇將以歷史回朔到最早時期的模樣,請拭目以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