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都回來,立馬到市圖帶回川端康成的《古都》,在二週的閒暇時間,愜意地品嚐完畢。
布面的書封,繡上頗富詩意的秋木及古都二字,讓人愛不釋手。
《古都》描述的是兩位孿生女子-千重子與苗子,被寄養/棄養在不同的家庭,在因緣中相遇的故事。
由於故事描述京都的地景、風俗、祭典,交錯在人物之間,在日常生活中顯得那麼理所當然,就像是看的表面上是一部小說,實際上是在欣賞京都之美的一部紀錄片一樣。
這作品最早是川端從1961年10月於《朝日新聞》連載四個月的小說,川端康成自己表示此小說大部分是在長期服用安眠藥的精神恍惚之下完成的「異常狀態下作品」。但在濃厚妖豔的感官情色與夢幻特色的川端文學下,這獨特的風格竟然成為此作品讓人喜愛的最大功臣,也讓川端康成在1968年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
攝於1968年的川端康成(圖片連結自維基百科)
獲獎後四年,在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後二年,川端在自宅以瓦斯自殺,未留下隻字片語,享年72歲。
亦師亦友的三島由紀夫(左)與川端康成(圖片連結自拾方視角網頁)
古都五、六十年來曾拍過三部電影,第一部是由中村登導演,岩下志麻(1941~,演過的電影筆者最熟悉的是《寫樂》,曾經主演多部《極道之妻》的國民姊姊)主演,該片入圍1963年奧斯卡外語片。
圖片連結自自評論網
第二部是1980年由市川崑導演,山口百惠(1959~)主演的版本。此版是影、視、歌三棲的傳奇人物本山口百惠於21歲婚前的退隱之作,當時已出道7年。
後續在2005年又出了電視版的古都,由上戶彩(1985~)主演。上戶彩演過戲比較有印象的是電影《羅馬浴場》和電視劇《半澤直樹》。這幾部至今都仍未觀賞過,主角因為必須分飾不同出身的雙胞胎姊妹,十分有挑戰性。從劇照來看,應該是山口百惠最強,因為筆者分不出來原來是同一位演員主演。
筆者只看過第三部電影,是由海外歸國的齋藤由貴(1979~,與女演員同名)導演,松雪泰子(1972~,曾經演過白鳥麗子)主演的古都。該片描述的則以「續篇」的模式承接古都,描述孿生的千重子與苗子兩人各自與女兒-舞子和結衣,在京都的傳統與現代中如何找到自己的未來;雖是續作,卻又在裡面與原作呼應,都是讓人觀後有種平靜、舒服,又回味再三的好作品,就像京都一樣。
飾演舞子的橋本愛似乎對於日本傳統舞蹈有涉獵,在最近的Netflix影集《舞妓家的料理人》飾演藝妓百子的角色,也讓人印象深刻。
古都的風景
古都由傳統西陣織和服批發商佐田家町屋的生活開始,這樣的房子在京都隨處可見。從町屋延伸到周邊的風景,有1895年為慶祝平安京建城1100年建造的平安神宮,是千重子與青梅竹馬的大學生真一見面的地方。筆者初次蒞臨只在應天門前廣場,尚未見到右側橘木、左側櫻樹及垂櫻下真一躺著的草皮,以及神苑的茶室、水池的涉水。
千重子養父太吉郎閉關的嵯峨尼姑庵,我在想是不是平家物語的尼姑庵「祇王寺」。
圖片連結自Bring-You網頁
春天提到京都的綠葉,寓所的松林、古寺庭院的樹木、高瀨川旁的垂柳以及北山的赤松。太吉郎一家人沿著植物園林蔭大道往溫室、鬱金香花園散步,偶遇和服合作織布商大友父子,一行人沿著樟樹林道從加茂川堤岸走回。此時,千重子對於真一與大友秀男兩人表達出難以抉擇的心情。
京都御院
高瀨川的垂柳
2019年從加茂川旁堤岸走過
從加茂的葵祭與齋王,千重子與好友前往高雄神護寺、槙尾西明寺及松尾高山寺。神護寺有平重盛、源賴朝畫像,高山寺有明惠上人畫像與著名的鳥獸圖,轉往北山杉走去時,初遇大原女裝扮的孿生姊妹苗子。
夏季是祇園祭慶典,千重子到湯波半豆皮、牡丹豆皮和八幡卷。
圖片連結自湯波半官網
從7月10日洗神轎開始,11日由童男童女搭花車參拜祇園社,吃特別灶並且需要跟著花車挨家挨戶拜訪約一個月。16日的宵山祭,參拜御旅所時,千重子與苗子正式相認。苗子也在此時被大友家長男秀男誤認為千重子。17日是花車遊行,18日後進行筏木儀式,23日宵山祭祀、屏風廟會,24日山上遊行與慰神,28日洗轎後回到八阪神社,29日舉行奉神祭後,結束整個月的祭典。
太吉郎在叮噹電車拆除前的紀念班次中遇到上七軒茶屋老闆娘,這段我認為可以捨去,應該是針對藝妓這京都特有的人物怎能不出現在古都裡面所做的鋪陳吧。
盂蘭盆節的夜間大文字焚火,是京都的特色,此時千重子請秀男織一條腰帶送給苗子。隔日當千重子到北山杉告訴苗子時,遇到大雷雨,兩人在樹下緊偎在一起應該是這小說裡面最著名的畫面了。千重子邀請苗子到町屋住一晚。
圖片連結自中時新聞網
太吉郎打算在南禪寺附近找間小房子,從青蓮院往南禪寺路上,四棵大樟樹至今仍矗立在門旁。房子見過,似乎又無意。走到旁邊的紀念品店龍村織品,真一的哥哥龍一在裡面工作,似乎對千重子有好感。
圖片連結自痞客邦澄光小田園網頁
在秀男送腰帶給苗子時,相約在10月22日逛時代祭。而秀男在此時向苗子提出結婚的請求。
京都的慶典還有鞍馬寺的火祭、竹伐祭,北野天神的芋莖祭,鹿谷安樂寺的供奉南瓜,蓮華寺的祭祀河童、嵐山的泛龍舟,上賀茂神社的曲水宴。
北野天滿宮芋莖祭(圖片連結自夢館官網)
7月25日的南瓜供養日(圖片連結自Trip.com網頁)
嵐山的龍舟(圖片連結自Line today)
北野的秋季舞蹈會也是串起上七軒、祇園與先斗町等花街的段落。
冬季來臨,苗子至町屋與千重子相聚,並拜會養父母吉太郎、阿繁。兩人同寢而眠,對於夢幻、幸福等看法有段對話。隔日在下雪的清晨,千重子目送苗子離開,這段也是小說中最有意境的一段。
小說是這般開放式的結局,留下許多問號。而在這些問號中,各個角色代表的是不同的情境,與不同的選擇,京都會選擇怎樣的一條道路,是傳統紡織的大友秀男?青梅竹馬的真一?大學畢業有現代經營思想的龍一?我想這也是京都人一直思考到現在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