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走完卡悠峯沒多久,傳來因山崩導致近期封閉園區的新聞,很慶幸探訪過此一景點,還沒去過的朋友請再等等吧!

卡悠峯可以當成往墾丁或東部的中途景點,有美麗的風景。因為筆者對於動植物的三腳貓辨識,也想一改以往制式的動植物的介紹,改成讓大家一看就懂的方式來欣賞臺灣這群和我們住在一起的「好朋友」們,用介紹朋友給大家認識的心態來看看這些生物們。有興趣的可以多認識一下,沒興趣的物種,謝謝再聯絡也行,搞不好你會說「那是我家的鄰居啊!我比你熟!」也說不定。

因此,在前半段帶大家看完景點後,後半段便來介紹十位朋友給大家認識認識:

三種動物:台灣獼猴、長尾多稜蜥、牧氏攀蜥

七種植物:水蜈蚣、木賊、卷柏、鐵線蕨、密花苧麻、長穗木、鴨跖草
準備好了嗎?

簡介

卡悠峯瀑布以前稱為內獅瀑布,是枋山溪上游阿士文溪的源頭。當地閩南人稱為「大門坑瀑布」,排灣族原住民稱之為「爪哩丟」為懸崖之意。民國102年3月正式以排灣語傳統稱謂更名為「卡悠峯瀑布」。至於排灣語的說法與音意,筆者仍未查證,查到後再跟大家說。

Kayoufeng1.jpg

台1線經枋山鄉公所後快到枋山溪東轉屏147-1號縣道,在沿著枋山溪及支流阿士文溪的沿途,有一路上的芒果園、農家、土狗及滿樹的包袋芒果,山側有火車經過,約20分鐘的車程,抵達上圖的停車場入口。

Kayoufeng7.jpg

Kayoufeng8.jpg

500公尺的步道保養得不錯,但欄杆上及階梯中為數不少的螞蟻,尤其讓小朋友裹足不前。

Kayoufeng2.jpg

聽到瀑布聲音及這座大石,瀑布就在不遠的前方

Kayoufeng4.jpg

壯觀的瀑布,有前幾天大雨的加持

Kayoufeng5.jpg

瀑布下的巨石,孕育出阿士文溪流

Kayoufeng6.jpg

旁邊的崩坡危險又壯觀


國境之南的動植物們

沿途除了瀑布之外,細心觀察,還有一些可愛的動植物們,等待我們去發掘、去欣賞喔!

Whitemonkey.jpg

台灣獼猴(Macaca cyclopis)

一群人朝著崩壁,一面表示若從上面滑下來一定很可怕的同時,居然望見有小小的動物正從底部向上移動,三三兩兩,分散著但是往著同一個方向上去。『是貓咪嗎?』仔細一看,居然是猴子們!台灣獼猴是唯一比原住民更原住民的靈長類動物,我們還差他們好幾十萬年才來到這塊土地。奇特的是,其中居然有一隻看似白猴的動物,是白子嗎?無法得知。從朋友的相機照片中看放大的照片還有黑色的條紋,是這段旅程中最大的驚喜。

Mushroom.jpg

在木製的柱頭上可見一蘑菇長出,是什麼品種我不知道,野外看到不熟悉的菇類時最好不要拿來吃,以免中毒。

Kyllinga.jpg

水蜈蚣(Kyllinga sp.)

水蜈蚣是莎草科植物,莎草科植物葉片通常較禾本科細長、較硬,莎草科多生活在潮濕之地,水蜈蚣這屬植物的頭狀花序是它的特色,至於哪一種就得要專業辨識了!在靠近瀑布溼氣重的地方有許多水蜈蚣。

Equisetum.jpg

木賊(Equisetum hyemale)

木賊是一種蕨類植物,葉子細長退化,整根細細長長的,是一種古老的植物,從蕨類的身分可以知道,它的祖先曾經至少數公尺高,但不能離水太遠。木賊名稱據說為李時珍所取,因生長快速、耐寒,『偷木助長』而名之。

Selaginella.jpg

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與 鐵線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在陰濕的山壁旁,有著似地錢又像軟嫩的側柏葉的,是介於蘚苔和裸子之間的蕨類植物,與旁邊的鐵線蕨,及上一圖的木賊屬於同一等級的植物,代表可以對抗地心引力長高,但又不能離水太遠。

Boehmeria.jpg

密花苧麻(Boehmeria densiflora  Hook. & Arn.)

密花苧麻又稱木苧麻,是蕁麻科植物。這跟蕁麻疹有甚麼關係呢?來點冷知識:密花苧麻的親戚-咬人貓的葉子摸到後會有的反應,跟蕁麻疹類似,這就是蕁麻疹(Urticaria)名稱的由來啦!

密花苧麻一樣喜歡在潮濕的環境生活,雨後就是大量密集開花傳播下一代的時節。園區在瀑布旁步道前可以找到它的蹤跡。

Stachytarpheta.jpg

長穗木(Stachytarpheta urticaefolia)

長穗木是常見的蜜源植物,馬鞭草科。看看長條狀的花序,就知道這一科植物的特色了吧!原產地在中南美洲,可說是『全球化先驅』,全球熱帶地區的路邊都有它的蹤跡,還好沒對其他生物造成危害,蜜源的角色倒是提供粉蝶、斑

蝶的食物來源,應該頒個感謝狀及榮譽國民身分證給它!

Commelina.jpg

鴨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鴨跖草科草本植物,一樣生活在野外陰涼處。鴨跖草名稱最早出現在日本和歌《萬葉集》,中國則是唐代《本草拾遺》,名稱的由來指的是生長在水邊,時常被鴨子腳踩踏。在中、日藍色的花瓣曾經作為藍色染料原料之一,現在鴨跖草則被作為輻射、工業污染的監測植物,因為這些汙染物它都有『無私的大愛』接受到身體裡面得以被測出。

Symbrenthia.jpg

盛蛺蝶(Symbrenthia sp.)

蛺蝶亞科的中小型蝴蝶,紡錘型的身體與快速的飛行能力,盛蛺蝶這一屬的蝴蝶有很多種,筆者也不清楚是哪一種,常見到打開時有三線花紋,合起來時像是枯葉一般。感謝它願意停下來擔任模特兒。

Sphenomorphus_incognitus.jpg

長尾南蜥(Eutropis longicaudata)

 又稱長尾真稜蜥,是石龍子科真稜蜥屬爬蟲類,台灣的石龍子約有5屬12種,真稜蜥屬又稱南蜥屬,其中多線南蜥是最近的外來種,且適應力強,已經把多種本土原生種打到趴了!

長尾和多線真稜蜥很像,我用Google相簿搜尋跑出多線真稜蜥,後來又比對了體型及背部黑斑,判斷應該是長尾,但比較精確的是抓來看稜脊,三強二弱五條脊的是多線,二弱二條脊的是長尾,如下圖左側為長尾真稜蜥,右圖為多線真稜蜥的鱗片。

鱗片比較.jpg

Diploderma.jpg

牧氏攀蜥(Diploderma makii

攀木蜥蜴就是台語的「杜定」,龍蜥屬的蜥蜴。攀蜥在台灣共有5種左右,筆者從眼部的黑色過眼線、吻部附近顏色較淡,以及身體充滿的黑斑推測為牧氏攀蜥,與常見的斯文豪氏攀蜥長相略有不同。攀木蜥蜴一般常見於樹枝上,大部分遇危險時不會有斷尾的動作,與石龍子不同,有領域行為,靠近牠時會有『伏地挺身』的動作,原因是挺起時可以增加身體的高度與體積,看起來比較『雄壯威武』,看能否嚇跑敵人。


後記

這群生活在國境之南的動植物們,不知道介紹後是否有更進一步瞭解牠們了呢?筆者認為,一般的生物種類介紹,太多的生理形態特徵,大家都看不懂,可能就直接跳過了,因此我想以另一個面向來看牠們,不妨當成剛認識的朋友,先從外表上注意到的簡單特徵看起,聊一聊牠們的故事,時間一久,就會像老朋友一樣親切了!

給大家參考參考!後續再介紹些朋友給大家認識喔!

初稿完成日期:110.6.12.

卡悠峯拜訪時間:今年六月初。記得最好在上午9點前抵達,停車場位置有限,且沿途會車不易,請小心駕駛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部就很寬 的頭像
    阿部就很寬

    阿部就很寬的童言童語

    阿部就很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